重慶位于中國內陸西南部、長江上游地區。面積8.24萬平方公里,轄38個區縣(26區、8縣、4自治縣)。常住人口3213.3萬人、城鎮化率70.96%。人口以漢族為主,少數民族主要有土家族、苗族。重慶是一座獨具特色的“山城、江城”,地貌以丘陵、山地為主,其中山地占76%;長江橫貫全境,流程691公里,與嘉陵江、烏江等河流交匯。旅游資源豐富,有長江三峽、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、...
近日,兩江新區招商集團發布消息稱,2023年一季度,兩江新區簽約項目涵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、高端裝備、生命健康等眾多領域,合同投資額526.18億元,開工率68.3%,到位資金110億元,投資轉化率31.4%。
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所有石刻造像的總稱。迄今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石刻多達75處,造像5萬余尊。其中尤以北山、寶頂山、南山、石門山、石篆山石窟最具特色。大足石刻造像始建于初唐,歷經唐末、五代,興盛于兩宋,余緒綿延至明清,歷時千余載,是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最后一座豐碑,也是世界石窟藝術中公元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間最為輝煌壯麗的一頁。
大足石刻植根于悠久的巴蜀文化沃土,在吸收、融化前期石窟藝術精華的基礎上,推陳出新,極工窮變,開拓了石窟藝術的新天地。以鮮明的民族化、世俗化、生活化特色,成為具有中國風格的石窟藝術的典范。
大足石刻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作品,與敦煌、云岡、龍門等石窟一起構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國石窟藝術史。大足石刻從不同側面展示了公元9世紀至13世紀中葉間,中國石窟藝術風格及民間宗教信仰的重大發展、變化,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有重要貢獻,具有前期各代石窟不可替代的歷史、藝術、科學和鑒賞價值。
1999年12月1日,大足石刻作為文化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《世界遺產名錄》。
地址:重慶市大足區龍崗街道北山路7號
開放時間:周一至周日 8:30-17:30